洪蘭講座 2009/05/01

教育的根本:因材施教/適性發展
每個人的腦部結構都不一樣,有人空間感較好,有人語言能力佳。但若腦部受損,就會影嚮一個人的行為。
舉例:有一位銀行經理,車禍造成前腦受傷,出院後性情大變。從一個圓融委婉的人,變成一個凡遇到不滿,就會衝口而出的性格。同樣地,當孩子眼臉下的神經未臻成熟,就會出現一面打人,一面道歉的行為。因為某些神經未完全發育,所以不能明辦是非。因此腦部受損或發育不完全,是會影嚮人類的行為。
依據上面所說,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擅長,以愛因斯坦來說,雖然他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,但是就無法掌控語言,尤其是拼字方面,就itinerary這個字,在他一百個行程表中,都是拼錯的。但愛因斯坦有一個偉大的母親,她看到他的長處是在空間處理,因此對這個不太認得字的孩子沒有放棄。
另一個例子,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,當她發現孩子在很小時,就對洋娃娃的衣服深感興趣,並沒有立刻覺得孩子反常,把他抓去打男性荷爾蒙。而就著孩子的興趣,讓他學習他所喜愛的,如今這個孩子年紀輕輕,已經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服裝設計師,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太太設計晚禮服。
父母要讓孩子快樂學習,心情不好,比較短命。任何事情只要超過能力,就是壓力。以前常常聽說,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這是錯誤的。孩子的腦部發育,有快有緩,不能一概而論。我們不是跑一百米,而是跑馬拉松,毅力和耐力比較重要。要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。
我們的腦只有三磅,要常常給腦部刺激,因為它是用盡廢退,你這部份的功能不用。其他的功能就會來佔據。美國有一位女演員,得到金像奬後,在39歲中風。她半身不遂,一隻手不能動了。可是她極積復健,原本一邊腦的功能喪失了,可是另一邊的腦擴大功能,讓她另一隻手也能動了。4年後竟然還能演戲,就是那部慾望街車,還得到艾美奬。
大腦的迷思
嬰兒在兩個月才可以辦聲,十個月腦部新陣代謝就達到成人的標準。很多人進行胎教,讓孩子在肚子里學英文,胎兒是泡在洋水中,你想像一下,你泡在水里可以聽到聲音嗎?嬰出世時,如果能能辨別的,也是熟悉的聲音。並不是英文或俄文的,如果媽媽說中文,孩子認的是媽媽的聲音而不是中文。
不要去相信,什麼胎教,皮紋學,胚胎在六個星期已經有指紋,那時腦部還沒有紋路。這是沒有直接關係,如果你覺得很準,也是你先入為主的觀念。就以列子的故事來說,他的斧頭不見了,認為是鄰居偷的,所以處處覺得他形跡可疑。後來在田里發現了斧頭,再回頭看看鄰居,發現對方也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。當你先預設立場,你就已經幫自己找好了答案。
學習與情緒動機
大腦有三樣物質可以幫助我們學習,一是多巴胺,二是血清張,三是正腎上腺素的分泌。運動會產生多巴胺,這種物質可以帶給我們正向情緒。而腎上腺素的增加,則可以提升我們的專注力。這個臨床報告出來後,美國現在規定每一天一定要有一堂體育課,以往體育課都會稍稍地拿掉,來增進其他課業的學習。現在不一樣了。(介紹書:浮萍男孩-過動兒)
對於過動兒,我們有偏見。很多是假性的,只是好動。就我們人類的發展史,六百萬年前,是群居社會,有人耕種,有人狩獵,有人眼觀四方,耳聽八方,守衛家園。在一萬年,人類演化成農耕社會,這個過動的人漸漸不需要了,我們欲把他當成異類了。其實課室不一定在室內,有人對戶外活動比較有興趣,戶外也可以是課室。有研究顯示,三年級的孩子專注力只有十分鐘,如果我們的課程沒有針對這樣來設計,我們都一直以為是孩子的問題。有效的課程設計,可以將孩子遊離的注意力拉回來。
閱讀的好處
閱讀可以幫助大腦的神經元連接,防此腦部老化。同時可以培養創造力和同理心。大腦是凡走過,必留下痕跡。沒有學習過,或看過的東西,是無法進行連接的。當我們由上往下看,我們會說中間是13,但如果我們由左往右看,我們會認為那是B
        12
  A   13  C
       14
你過去的經驗造成現在的你,閱讀能增加你的辦識度。美國的調查報告顯示,最受重視的是孩子的閱讀能力,接下來是應用高科技的能力,第三是品德力,所以你看,世界在改變,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也要隨之改變。
親子關係
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學習場所,所以說Parent is an art, not a science。我們要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。
有一次我叫孩子去晒衣服,回來後發現一部份衣服乾了,一部份卻還濕濕的。我就去問兒子,他說晒衣服挺無聊的,所以他晒了一下,就回去玩電動,之後又再去晒。所以衣服的乾濕度就不一樣,你說他有錯嗎?你交待的時候,也沒說要一次晒所有衣服。他用他方式,你不能責怪他。但可以這樣告訴他,放在外頭晒太久,有虫會居住在里面。他之前有聽過虫子在皮膚里下做窩的事,所以,以后就不敢再這樣做了。
對孩子而言,忽略是最嚴重的Abuse。記得一定要維持你在孩子心目中神的地位,以我的例子來說,孩子問我微積分,我已經二十幾年沒踫它了,早就忘光了但是,不要孩子一問,就把他打發掉,那樣會讓孩子很受傷。當孩子問問題時,如果您在煮菜,馬上把爐火關掉,或是做著其他的事情,馬上停掉,協助他處理問題,就算當時沒有解決,孩子也很高興。因為他覺得你認真看待他的問題--媽媽愿意為了我,把當時重要的事情擱置一旁
在幫孩子解題時,記得是要孩子做給你看,而不是你幫孩子詳細解題。不然做完了,孩子得到答案,一溜煙就走了,根本沒有學到訣竅。通常我孩子慢慢解完題,他一臉沒有信心時,我就會鼓勵他,對,就是這樣,繼續來。最后,孩子成功解題,但是,他不知道媽媽還是一頭霧水。
我的學生都是醫學院的,功課當然是頂呱呱的。但是和家里的關係,卻不是那麼地親密。有一位學生的家長每天來接送,她說母親待她不好。我好奇的問她,她說一上車,媽媽照例只問兩件事。今天考得怎麼樣?明天考什麼?
我問學生們,要是女生不小心懷孕,男生弄大別人的肚子時,你們會告訴父母嗎?你知道我的學生如何回答嗎?沒有一個人舉手,她他們說,告訴來做什么?想被罵,打死么!我在想,要是她們去墮胎時,發生什么事,血崩或是什么呢,怎么辦。
臺灣有一位作家瘳玉惠,在童年時,被同學剪掉一邊的辨子。她哭著回家告訴母親,反而被罵說幹嘛他不剪別人,要剪她的,一定是她品行有問題。從此之後,她就把心關起來,20多年再也不和媽媽談天。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清楚,發生事情時,父母會陪孩子一起面對。
其實男生,女生也有分別,女生是以不斷傾訴來發洩情緒,比如說她失戀了,就會找朋友一直談一直談,談了一個,換一個說詞,再找人談,就會把事情淡化掉了。而你如果要跟男生談,通常他不會看你的眼睛,我的方法是開車帶他出去走走,在車上,他看向前方,一放松,就會事情告訴你了。
我的孩子小時,因為從美國轉校回臺,成綪剛開始不好,被老師 我是白痴”的牌子,嚴重傷害他。直到長大,申請大學的SAT考滿分,也不敢申請好的大學,我拿來一看,他所申請的美國大學,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大學我問他時,他告訴我,媽,你記得小時候,我曾被掛“我是白癡”的牌子嗎,我就是白癡啊,怎么敢申請那些名校呢?我跟他談后,以為沒事了,怎知後來研究所時,他還是重蹈覆轍,也是選最差的學校。所以不要讓孩子在陰影中長大,這會打擊他一輩子。
在孩子幼小時,不要隨便罵孩子,在責怪他時,想想自己是否也能做到,有時大人也會犯錯,怎麼不能給孩子有犯錯的機會呢。臺灣就發生過兩宗,父親看到孩子不好的成績,脫口而出“考這么差,你去死了算!,孩子當場在父親面前跳樓身亡
但丁說過,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,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。要讓孩子知道,踫到挫折是本份,沒有遇到福份。要培養正向的人生觀。美國的給分制度很正向,你答對給你一分,你答對五題,我給你+五分,提供正面鼓勵。台灣卻是倒扣,你錯,扣一分,錯五個,扣五分,用負面的方式,孩子怎么會喜歡上課?難怪他們永遠都不快樂。要知道,學習是終生學習,要快樂才能持久。
我們常常擔心孩子這,孩子那,其實,要記得生命自己會尋找出口,不要用自己的一套,套用在孩子的身上。
父母在幼兒時代應該扮演的角色:
一,陪伴孩子成長(沒有人能取代)
二,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
最后,我要以一張圖片來跟大家分享(一只被大鳥咬在嘴里的青蛙,在臨死前還不忘求生,一手捏緊大鳥的脖子),人具有動物的天性,所以,不管有多艱難,發揮動物的天性,Never  ever give up!

Q&A:如何推動閱讀?
洪蘭教授:幼兒的閱讀習慣要投其所好,不要拿一些艱澀的書,好比說《老人與海》讓幼兒閱讀,那會扼殺興趣,讓他們讀感興趣的好書,再循序漸進,就能讓他們培養閱讀的好習慣。
Q& A:如何能一覺好睡,不發夢?
洪蘭教授:睡覺時身體休息,大腦在工作。人不能不發夢,不發夢就會妨礙學習,造成障礙。人在剛入睡-深層睡眠時,是在處理當天你所作的事,中間的睡眠是在處理7天之內的事情,而將要清醒時,屬于淺層睡眠,通常您會記得這個時候的夢。


轉貼自  記錄:吳曉紅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中華國小閱讀計畫